持有中:权益类基金如何才能获得长期回报
持有人具有良好的盈利体验,是权益类基金长期发展最核心的基础。相比基金的净值增长,持有人赚钱这一目标更难实现,因为不仅需要管理人的努力,还需要持有人的努力。简单来看,投资收益是投资本金和投资产品收益率的乘积,投资者如何才能“赚到钱”,至少需要做对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产品的收益率。这部分很容易理解,公开信息也非常多,常常可以看到各类分析文章,是投资时考虑最多的因素之一。选择产品是一件复杂的事,因为投资是基于未来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一般而言产品业绩的背后是管理人综合投资管理能力,可以寻找到一些大概率的投资方法,比如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便宜买好货,通过精选优质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分享优质公司的长期成长收益,从实践来看,价值投资的理念和方法符合商业逻辑,可复制性强,可以取得长期大概率的投资成功。
其次,投资的时点。理想状态是“低买高卖”,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权益类资产,具有明显波动性,产品净值也会波动,高位参与势必将增加赚钱的难度,比较理想的是相对低位参与、高位时离开。但“低买高卖”看似容易,实则很难:一则,我们很难预测短期市场走势;二则,人性往往让大部分人走向相反方向:市场相对高点时,因为赚钱效应吸引而争相进入市场,大量参与一定程度上又助推市场非理性上涨;当市场下跌时,因为担忧而恐慌抛售;市场持续走低时,伤心失望;市场相对低点时,绝大部分人已经远离市场;当下一轮市场上涨时,因赚钱效益再次乐观买入,周而复始,这背后是人性使然,在“羊群效应”作用下,大部分投资者很难逆向而行,很难做到逆向投资和长期投资。
第三,投资产品和时点对应的资金量。相比前两者,这一部分很隐蔽,常常被忽视掉,原因在于:不同投资者投资的资金多少各不同,且不希望被人知悉,包括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家庭成员,属于比较隐私的事,当大家讨论投资时,往往集中在选什么产品,管理团队如何?也会讨论目前市场环境如何,会不会太热了?等等,很少会涉及资金量。
投资权益类基金或股市时,常常会遇到的场景是,先投资1万元试试看,获得20%的收益,觉得很不错;于是追加第二笔钱10万元,又次获得10%的收益,觉得非常不错;加大投入,追加第三笔钱100万元。如果这时产品净值下跌5%,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从产品的收益率看,获得25%的正收益,非常不错;从持有人收益看,初略计算,大概这样的:第一笔钱赚2500元,第二笔赚15000元,第三笔亏50000元,总体亏损32500元。更令人沮丧的是,当加大资金投入时,市场可能已经处于相对高位了,后续下跌的概率正在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市场进入相对高点时,直接购买股票和购买权益类基金的资金明显增多,这意味着亏损的概率很大,导致整体盈利体验不佳。
我们购买实物商品时长期累积的经验是,试试看,如果好就再多买一些,如何不好就换一个,但这一方式显然低估了购买股票或权益类资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当然,相对股市投资而言,权益类基金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可以分散投资风险,优秀产品可以通过优秀的选股能力获得长期优异的回报。
投资回报来自于产品收益率和投入资金量的乘积,这其中,资金量是非常重要的因子,现实中却常常被忽略,甚至很少被谈论到。除隐私要求外,投资产品和时间对应的资金量本身比较复杂:一方面,不同资金量级对于风险收益的要求差异迥异,一般而言,资金量级越大越希望获得相对稳定的回报,更在乎实际赚到的钱;资金量小更在意收益率,希望实现高回报,可以承受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每人的情况都不相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资金可投资的时间、投资金额在总投资金额中的占比等等,都存在比较大的个人差异,需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判断,同时还涉及到知行合一,认知到了,还需要做到,这并不容易。
我们用作投资的钱,可能来自于辛勤工作的累积,来自于延迟消费,来自于未来养育孩子或养老的钱,每一笔钱都应该被珍视和善待。现实中我们有很多培训,比如驾驶汽车,一般需要经过几十个小时的学习,考取驾照才能上路。当我们计划打理自己的积蓄时,很少会系统学习就直接上路,但面对的路况,也许和驾驶汽车面临的路况相差无几。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与我们潜意识里的实物购买经验不同,逆向思维、独立思考、长期眼光等适合权益类投资可能更为匹配,“别人恐惧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
此外,权益类基金应该只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按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家庭资金可以大致分为四份(比例仅供参考),其中,10%是要花的钱,用于短期消费,满足3-6个月生活所需;20%是保命的钱,如意外重疾保障,通过购买保险等,以小资金应对家庭或有突发的大开支;30%是生钱的钱,可以投资股票、权益类基金等具有一定风险的资产,重在获得收益;40%是保本升值的钱,希望本金安全、收益稳定。资产配置是投资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投资收益的最大决定因素,甚至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总体而言,权益类资产投资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赚到钱”远不如想象中容易,事实上通过何种方式赚到钱,不管是工资收入,还是经营实业都难言是简单的事,需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和研究。
作为资产管理人,围绕“持有人赚到钱”这一目标,可以做哪些努力呢?
关于第一个因子,产品收益率,这应该是管理人努力的重中之重。投资业绩本身也是管理人最核心的能力和立身之本。产品收益率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市场环境,拉长时间来看,核心在于管理人的综合投资管理能力,包括投资经理的投资能力,管理人的投资理念、研究能力、投研体系、风险控制能力等综合能力,以及募集时间点、投资方向,甚至公司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等综合原因。围绕这些因素,管理人需要不断提升综合投资管理能力,提升长期投资获胜的概率。
第二个因子,投资时点。这部分大部分取决于投资人,相对于股票投资,权益类基金的管理人具有较多努力空间,主要体现在逆市布局,始终坚持以持有人长期利益为先,管理和控制好自身对规模扩张的冲动。比如,募集资金时点选择上,尽量在市场相对低点时募集资金,尽管这时资金募集可能更为困难;在市场相对高位、投资者积极买入时,控制资金买入或关闭产品申购,阻止投资人这时进行投资,尽管这时规模扩张非常容易,帮助投资人逆向投资。当然择时本身也是难度很高的事,良好的投资管理能力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拉长时间仍可以获得不错的长期回报,产品净值可以不断创出新高,也可以让持有人在不同时点买入都能赚到钱。
第三个因子,投资产品和时点对应的资金量。这部分几乎完全取决于投资人,而且情况各不相同,主要依靠投资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管理人努力的空间比较小,但仍可以做一些努力。这主要体现在投资者引导上,在投资者投资前、投资中、投资后,持续普及权益类基金的知识和特征。比如:波动是正常现象;投资背后是投资企业,赚取优质企业长期成长的钱是长期大概率的;长期收益率大概在什么区间,什么样的收益率是合适的;短期择时难度较大,相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获胜的概率更大,等等。就如同驾驶汽车上路前,提前熟悉路况,建立合理的预期,做出理性判断。当市场巨幅波动时,就如乘坐飞机遇到气流,持续做好陪伴有利于帮助持有人,等等。将逆向、长期等适合权益类基金的正确投资方式持续告知持有人,帮助和陪伴他们合理资产配置。
“持有人赚到钱”这一朴素的目标可以持续努力,最核心的是综合投资管理能力和切实将“持有人长期利益为先”落到实处,从产品设计到销售服务,从机制到文化价值观,都围绕“持有人赚到钱”这一目标,始终坚持长期导向,逆市布局,管理欲望,努力获得长期大概率的投资成功。
本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