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能力圈 提升思维能力
投资中要格外警惕一知半解,刚入门时小心翼翼反而不会大亏,但初具经验感觉良好后却极易出现大错,这种现象几乎遍涉一切领域,差别在于,其他行业可能主要耗些时间,假以时日多能游刃有余;但在投资领域,很多人则会因为本金严重受损,导致中道而废。因此如何缩短这一周期、减少相应代价就显得格外重要。
投资首先要认识自己
人生三重境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简单理解为未悟、初悟、彻悟三个阶段。人们常用此形容一切学习过程,认为这是从新手到成功的必经之路,投资领域亦然。
换成现代心理学思维,说的就是认知突破的不同程度,投资者可以据此把自身成长过程略加区分,明白自己身处的阶段,方便早做预案。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类似幼儿园时期。这时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特别谨慎小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摸着石头过河,自然也不敢涉足深水区。实际操作中,很多投资者这一阶段基本只会用很少资金试水,并且每一笔交易都极其慎重,可能会因不了解而显得笨拙,但也会因敬畏而大错少犯。
第二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类似青春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消解了初入行的陌生感,同时也会跟人学、跟书学、网上学、事上学,掌握基本知识,内心会自觉窥得门径,认为投资原来不过如此,特别是万一好运加身再赚上一两笔,于是就会“艺高人胆大”,尝试乘风破浪,诸多隐患就深埋其中了。其实,只有走过这一阶段回头看才会知道自己此时仍然不知道,至多算知道了一些知识,还没有会当击水三千尺的能力。
第三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相当于大学毕业,不仅学有所成还能独当一面。此时投资者不仅拥有足够专业知识,也有丰富经验,包括惨痛教训,对市场有了全面了解,对自身也有清醒认知,不仅熟谙底层逻辑且还能活学活用,既能管住亏损,也能放飞利润。具体如巴菲特的能力圈法则: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然后做好自己能做的,远离自己不能做的,“我不需要把各行各业都搞清楚,有好多东西我都不明白,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机会。”而当真正适合自己的机会到来时,因为笃定确信也敢放手一搏,“天上掉馅饼时,请用水桶接,而不是用顶针。”从而让利润最大化,这大约是目前已知的投资最高境界。
比较而言,第二阶段至为关键,因为很容易在此间惨遭淘汰。因此,当我们走到这一步时,一方面要提醒自己尽量减少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如果已经交了学费,也不必灰心气馁,须知这只是成长的过程、进步的代价,只要走过去、能力升上来,会收获更好地体验。
刻意练习提升思维能力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大脑能做的事情,甚至到成年之后、乃至步入老年,仍然可以利用人类的大脑与身体的适应性、通过正确训练开发出多种潜力,当然也包括投资能力,而其中的关键则是刻意练习。简言之,如果目前投资能力还不够强,投资绩效没有明显改善,可能是练习不够,或者是不够刻意方法不到位。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研究大量案例后发现:不同的技能对应的认知复杂程度差异很大,刻意练习的方式也当有所区别。比如下棋、开车、弹琴、打球等,都属于认知复杂程度较低的技能,容易形成明确的规范,然后如法模仿、重复练习、直到熟能生巧,就可以技近乎道。这些技能可以概括为手艺,其知识点基本都是显性的,并且过程主要由个人支配,因此其学习训练的重点是动手能力,练习的关键是重复,练习的目标是熟练,这类学习训练可复制性强,甚至教与学都很容易被AI取代,意味着人类可以用大脑固有的惯性思维完成学习。
随着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发展出了很多复杂学科与尖端技能,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也包括证券投资,其认知复杂程度明显高过传统“手艺”,主要区别有三:
1、包含大量隐性知识,难以简单规范、机械重复;
2、受社会群体影响,个体难以完全主导;